母亲总是平凡而伟大的(2010版)
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吕述望
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吕述望
所有的母亲总是平凡而伟大的,关键在于子女是否意识到。
母亲离开我们,我们都很悲哀,我从心底里感到,她老人家含辛茹苦的一生,就其生活实在是平凡不过的了,但我看到的,感受到的都是十分伟大的。
我的儿子必须上学
到我上学的年龄,家境已经十分的贫困了,家里奶奶带着几个儿媳妇算是主要劳动力,男人们打仗去了,死的死,忙的忙,我和小叔叔虽也能割草放牛,做些杂事,但总是家庭的累赘。在讨论我上学的问题上,奶奶的意见是让我的小叔叔去上,第一他长,第二他大。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,我稍小,过几年再说吧。我母亲只是淡淡地说:“我的孩子必须上学!”最后,平静地分了家,母亲领着儿子单过,当年我就进了吕庄小学,沈淑芳的儿子吕述望成了一个学生了,一个庄稼地里乱钻的野孩子被套上了一个笼头。老师问:“为什么来上学?”,“我妈妈叫来的!”,当时,我并不十分愿意去上学。
我们家乡沭阳,地处苏北,是个穷地方,我的父亲现在躺在吉林乾安烈士陵园里,当时他开赴东北我才三、四岁。临走时告诉妈,他去解放东北人民去了,打完仗就回来。然而,他老是不回来,东北人民解放了,他仍然没有回来。孤儿寡母也不知怎么过的。后来政府有了点救济,送来一张毛泽东签发的“吕继文同志永垂不朽”的证明。母亲知道,丈夫的命丢在东北了,他说话不算数,没有回来。我当时只知道,爸爸打仗去了。我上我的学,书念得很好,算是母亲的一个慰藉。读书很努力是因为小朋友在一起也很好玩,成绩好,得了第一也很光彩,还可以得铅笔、本子什么的。
不能这么早给他娶媳妇
我知道母亲很苦,自己读书也就不花什么钱,当时也没钱好花。不知怎么的,一来二去,吕庄有个好学生,在当地就传开了。说话间我也就长成了大小伙子,当然很瘦弱,没有什么好吃的嘛!居然有人家要把女儿许过来,这对母亲来说实在是笑得合不拢嘴的事。我们家乡穷,但穷人有穷人的办法。孤儿寡母没有劳动力,好办嘛,娶一个大姑娘回来当儿媳妇,当然,媳妇要大一点,既有力气干活,又可以早生娃。面对说亲的,母亲说,不能这么早给他娶媳妇,会影响他读书。我想,不娶就不娶吧,娶了可能是个麻烦。我的不少同学都娶了媳妇,独我没有,只能用心去读书。如此,直到28岁上我才娶上媳妇,她叫刘振华,一个可心的山东姑娘。我去合肥,她去合肥。我回北京,她回北京。后来一起搞密码,同进退。她干活,我出名。曾公夸她,敏于事而讷于言。
我们大望子是要到北京读大学的
我以优异成绩被沭阳县中学录取了,这是江苏的一所名校,迄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。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母亲笑了,但就在这时也能看出她脸上总是挂着丝丝的忧愁。不知为什么,有一天,她突然告诉我要去北京。北京实在令我向往,可是不让我去,我一个人留在苏北读书,想见妈妈就困难了,因此希望她不去。亲友和邻居知道了也都劝我母亲留下,还有人说话很难听。我母亲说:“我们大望子是要到北京去读大学的,我先去打点一下。”就这样她把家里一头没养大的猪卖掉了,仅有的一只鸡也杀了给我吃,还剩下几个鸡蛋和了面,做了我们家乡叫做“棋子”的点心,全部让我带回沭中,我让她带一点走,可她连尝一块都不肯!这样,我们相依为命的母子俩第一次分开了,我哭了,她却没有流一滴泪,至少在我面前是这样的。
我上初三那年,将近寒假,母亲到北京已经半年多了,我收到了叔祖父吕一敏寄来让我到北京过寒假的信,还有一点路费。这一年寒假是我读书生涯中最快乐的一个假期,我由穷乡僻壤来到伟大的首都北京,简直是心花怒放,欢喜雀跃。在北京,我到哪里都是连跑带跳,时不时嘴里还哼着江苏小调… …。我很快乐,能天天见到母亲。她为叔祖母带孩子,做家务。自己衣食有着,每月还能挣点钱供我读书。晚上,我上床就抱本书看,什么杨沫的《青春之歌》啦,等等。都是新出版的当年称为优秀小说的书,我们沭中的图书馆都没有!我母亲则在灯下“补花”,一种由街道工厂用于出口的产品,什么台布呀,碗垫子啦… …。夜深了,看得出母亲十分的劳累,要她睡觉,不要做活了,她总是说,干完这件吧。对于我读书,她只是说,困了就睡,不要非读完这一本不可。这样每晚每晚,我们母子二人,一个补花,为了多挣点钱;一个读书,为了兴趣,也许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挣钱,不让母亲那么累。
不知不觉,寒假就过去了,回沭中的路上,我第一次意识到,我上的大学必须在北京!后来,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(这是一所1958年在北京创建的新型大学),那是1960年的事了。在我上大学这个问题上,母亲从来没有跟我说我应该到哪里去上大学,也没有告诉我应该上哪所大学,事实上她也不知道该上哪所大学。
我在北京读大学,母亲在北京干活挣钱。不知哪来的劲头,大学五年,晚上十一点以前我没有睡过觉,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是个好学生,我是个守规则的学生,不抽烟,不喝酒,不谈恋爱。顺便说一句,我的媳妇虽是大学同班同学,两人有意却是毕业多年后的一次巧遇!
把中国的事情干干好
1965年我顺利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,并留校任教。留校以后,学校给了一间小屋子,我们母子在北京就有了一个家了,生活也甜美起来,当然,偶尔有个女孩子来玩,妈妈就更开心了。不管怎么说,她的大望子是在北京读了大学的!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院以后,我从合肥回研究生院任教,为了培养人才,钱志道副校长找我谈,要培训一下,主要是英语,送我去美国学习。培训结业,出国的准备基本完成后,我找母亲商量,这时母亲已经年逾花甲,她老人家,只身到北京讨生活时才三十七、八岁。儿子要到美国去,可能是她没想到的。我问她的意见,她的回答也出人意外,我记得非常清楚,母亲说,中国有许多事情好干,有许多事情好学,跑到美国去干什么,中国人还是把中国的事情干干好。我说,出去看一看,三两年就回来,不知为什么,说这话的时候我不敢看母亲的眼睛。母亲苦涩地一笑,淡淡地咕噜一句:“回得来吗?”我黯然无语。此时,我明白了。我今后的所有努力,必须植根中国这片黄土地。我意识到,由于我父亲去东北后的“食言”,儿子只能按照母亲指的道走。其实,仔细想一想,一旦去了美国,是不是三五年就一定回来那就天晓得了。我是学过概率的,随机因素太多了,虽然我提倡随机美,但是还是让这种美在我们民族这块黄土地上展现吧!
临走时没有留下一句话
2004年2月24日凌晨5时,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北京华清嘉园家中安详地逝去,儿子、媳妇和孙子还正在酣睡,各自做着自己的梦。我的母亲悄然而去!陪住的是一个尽责的川籍护工。
我的母亲85岁时离开我们,安详地走了,临走时没有留下一句话。
儿子的心声
江苏省沭阳县烈士陵园的一个东海县抗战烈士纪念碑亭右侧,生长着一棵高大的凤尾松。在这棵挺风傲雪的常青树下,立有一块庄严的墓碑,黑色的大理石。
金字书写:英雄父亲吕继文 1920-1946。共松柏长存 !
伟大母亲沈树芳 1919-2004。
我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,我的父亲也够英雄的!
吕述望
2004年3月1日 初稿
2010年10月10日 修改
摘自中华吕氏文化.江苏.沭阳吕氏文化研究会
点击这里,转视频链接